图片
高二选必(上)期中复习
情景默写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有所作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过于偏执,反而会招致失败,因而老子说“ , ”。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将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 , ”。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 , ”,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2)《论语》十二章用“ , ”两句是说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3)《大学之道》中,写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想象和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
2.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2)“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 , 。”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 , ”。
3.朝闻道 夕死可矣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延绵长久的,表明诗人虽然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 。”
4.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5.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用对比手法反映君子、小人不同追求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勾勒出江湖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5.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 ”的结果。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害处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江天,一轮孤月,引发了诗人“ ? ?”的宇宙哲思。
6.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二十四章)通过站立、走路的姿势,说明了急于表现、贪功冒进,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必定无法长久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水天一色,空气清透,明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3)《无衣》中“ , ”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一起奔赴前线杀敌的状态。
7.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描写词人梦里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生动感人。
(2)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又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家国关系我们应“ , ”。
(4)“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或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 , ”。
8.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9.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2)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 。”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描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茂盛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4)《〈论语〉十二章》中写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才有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 , 。”
9.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10.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了贤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又强调了见到不贤之人要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 ”。
(2)《礼记·大学之道》中写道:“ , 。”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3)《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4)《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10.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2)《大学之道》中,治国的前提条件是“ ”,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
(3)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从时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
11.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先齐其家 先修其身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通晓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唯利是图的句子是“ , ”。
(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大丈夫当扫天下,而始于扫足下,在《大学之道》表达同样道理的句子是:“ , 。”
12.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问题应在没有显露时就提前解决,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 。”
(3)“大雁”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偕“雁”抒离思、叹孤寂、表忠贞的诗词比比皆是,如:“ , 。”
1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践行仁德从自我做起,继而自然博得天下人的称赞的一句是: , 。
(2)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写出了恋人间极为感人的款款深情,历来为人所称道,《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其相似的一句是:“ , 。”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 , ”。
14.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新的视角获取审美感受。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 ”“千里孤坟”“ ”等诗句中的数词都值得揣摩
15. 吾止也 吾往也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十年生死两茫茫 惟有泪千行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时,日本捐赠武汉物资上写的“ , ”两句是《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裙的句子。
(2)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 , ”。
(4)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 , ”。
16.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人们的良知因受外在因素影响而蒙上尘埃,因此要从内在让美德重新显明,达到去恶向善的目的,《大学之道》体现该道理的句子是“ , ”。
(3)《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17.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 ”。
(2)《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 , , ”,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3)有人说《秦风·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 、 ”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充满了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
18.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镜”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常揽镜自照以表达情感,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几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大学之道》中的“ ”阐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3)《老子》四章中写到,器物实体的“有”,只是提供了便利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从而得出“ , ”的辩证观点。
1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就有道而正焉 致知在格物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2)《大学之道》中,首句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三纲: , , 。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 。”
20.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2)《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的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 ”“与子同裳”。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 ”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2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两句是“ , ”。
(2)《<老子>四章》中“ , ”两句,指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符合的两句是:“ , 。”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战士们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 。”
22.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 , ”。
(2)梅尧臣说“醉去思泉石”,“醉”是一种状态。李白《将进酒》中,“ , ”也有“醉”酒寄情之意。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核心营造了空灵美妙的意境,请写出诗中有“落月”意象的两句 “ , ”。
2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 ”;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 ”一句便是明证。
(2)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 ”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 ”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3)《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 。
24.海上明月共潮生 皎皎空中孤月轮 莫使金樽空对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 与子同仇 与子偕行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有不同的从师观。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用“ ”,指明要向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学习;韩愈则在《师说》中用“ ”,表明要多方面寻找老师。
(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归途艰难和遥远的句子是“ , ”。
(3)李白《将进酒》中,用夸张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两句是“ , ”。
25.就有道而正焉 圣人无常师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词人以“ , ”描述了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段,再现了一对恩爱夫妻平时相亲相爱的生活场景。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 ”,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
(3)《将进酒》中表明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句子是“ , ”。
26.小轩窗 正梳妆 (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27.补写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 。
(2)《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为文末“ , ”的开阔与旷达胸襟做了铺垫。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映照下波光荡漾千万里,月光洒满了江水的句子是“ , ”。
27.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写望月思远,希望追随月光陪伴远人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4)《大学之道》中,写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 , ”。
28.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